唐山历史的传说与典故
日期:2024-11-23 10:25:55
作者:易学经纬
浏览量:98
唐山有着悠久的历史。据考证,在远古时代,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。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在玉孟家泉、滦县的东灰山,遵化的君子口等处都有发现,特别是迁安爪村文化遗址距今约四万五千年。新石时代的遗址多达二十余处,其中市内的大城山,迁安的安新庄、迁西的西寨村三处遗址具有代表性。还有家论证,黄帝古都曾在迁安,此说无论是否可信,总让唐山人有一种自豪感。唐山名称的由来和历史沿革 唐山在商代属北方的孤竹国地域。战国时期归属燕地,这时的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一定规模,诸多的陶器、铜器、武器和生产工具铜制、铁制等都有发现;秦汉时期归右北平郡、辽西郡管辖,人们开始学习种植水稻,兴修水利,同时也使冶铁、铸铁、煮盐业发达起来;魏、晋、南北朝时期唐山地区仍分属幽州的右北平郡和辽西郡,聚居在这里的各民族相互取长补短,实现着民族文化的融合;隋朝把过去汉代的州、郡、县三级行政,改成了州、县两级,唐山地区属北平郡。到了盛唐时期,唐山地区的经济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,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,两次途径唐山,曾在大城山驻兵,于是山名为“唐山”,陡河为“唐溪”。因此唐山地区出现了屯粮的城池、屯兵的要塞以及庙宇、集市和驿站等等。此后辽统治唐山二百年。金灭辽之后,乐亭、迁安、卢龙、丰润相继建县,人口逐渐增多,经济发展,贸易繁荣,形成了一批商业兴旺的城镇;元朝时期的唐山社会地位更加提高,至明代开始发展采煤业,并成为陶瓷业的中心地。清代光绪年间,政府在开平镇建矿采煤,设立开平矿务局,唐山开始迅速发展起来。后来又兴建了乔屯镇,因为北有“唐山”,于是改为“唐山镇”。后来为了区分山名和地名,又改山名为“大城山”。日本投降后,国民党接收了日伪政权,在1946成立唐山市政府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唐山市仍为省辖市,三十五年后的1984年,国务院批准唐山市为全国十三个“较大城市”之一。孤竹国-冀东地区第一个地方政权诞生于商朝的孤竹国,是滦河之滨最早的奴隶制诸侯国。它的出现,标志着冀东大地从蒙昧和野蛮状态中苏醒,开始由原始社会跨上了人类文明的台阶。“孤竹”一名,亦作“觚竹”。“觚”是青铜制的酒器,“竹”是用来记事的竹简,二者反映了这个诸侯国的贵族生活和文化发展水平。不过很多学者认为:这两种性质不同的东西联在一起视为国名,似嫌牵强。目前的最新研究认为:“孤竹”是氏族图腾,威望很高的《原始崇拜纲要》指出:“从男根崇拜的角度看,竹之挺拔翘然,正男根之象也。2孤竹国的统治范围以卢龙县为中心的滦河入海处及附近,包括抚宁、迁安、迁西、滦县连片地区,唐山乃孤竹国之野。商代以前,滦河出盆地便是渤海,背山面水,土地肥沃,气候湿润。不同地貌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,山地丘陵利于畜牧,盆地适合农业,河畔和海滨可发展渔猎。从以上地理环境来看,是古代先民比较理想的栖息之所,因此孤竹人世居这块地方。据专家研究,就世界古代史来看,四大文明古国:巴比伦、埃及、印度、中国都是河流文化。那么孤竹国,也是略小版的河流文化,滦河和青龙河就是孤竹族人的母亲河。迁安的地理位置在当时比较突出,在商朝即为孤竹国所属,春秋为山戎令支国,秦朝时为离支县,西汉改为令支县,辽时又取名安喜县,因为辽国把从今河北定州俘虏来的人,安置在这里,于是取名安喜。金朝确定了现在的名称-迁安,意思是迁自安喜。